這類人畜共患病要警惕!這地今年發現432例患者
街頭現擠鮮羊奶不要買、不要喝!吃燒烤、火鍋一定要吃熟透的牛羊肉!
8月1日,洛報融媒記者從洛陽市疾控中心獲悉,今年以來,洛陽市報告的布魯菌病(以下簡稱布病)病例數高于歷年同期,且近期仍在高位波動。為此,洛陽疾控發布上述重要提醒。
什么是布病?如何傳染的?
洛陽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專家朱鑫介紹,布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,俗稱“懶漢病”,患者會有發燒、關節疼痛、渾身無力等癥狀,嚴重者病菌會侵蝕人體關節、肌肉、心臟甚至大腦。患病的羊、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,在洛陽,羊和其相關制品則是最常見的傳染源。
據了解,目前洛陽市場上的牛、羊肉需求較大,個體養殖戶逐漸增多,造成布病感染風險增加,通過喝鮮羊奶、吃烤羊肉串、喝羊肉湯等食源性感染布病病例仍然較多,食源性感染風險不斷增加,傳染來源呈現多樣化趨勢。統計顯示,2021年,洛陽累計發現497例布病患者。2022年前7個月,洛陽發現432例布病患者,高于歷年同期,甚至已超過2020年全年發現病例數。且近5個月,每月發現病例均超過60例,患者群體中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人,也有三四歲的幼兒。
老年布病患者占較大比例,與購買食用路邊現擠鮮羊奶有關
“街邊出售現擠鮮羊奶的商販無法確保羊和他們自身的健康狀況,擠奶的操作過程也不規范、不衛生,市民飲用這種羊奶會有患布病的風險。”朱鑫說,在目前發現的布病患者當中,個體養殖戶布病患者占最大比例,其次就是老年患者群體,這些人患病原因幾乎是購買食用街頭商販出售的現擠鮮羊奶。還有一部分患者,是在吃燒烤或火鍋時,食用了未加工熟的牛羊肉導致感染。

65歲市民李先生是名退休職工,近兩年散養3只羊,他偶爾食用自家羊產的鮮羊奶。7月7日,他發現肩膀一側疼痛,接連幾天癥狀也未減輕。7月21日,他到醫院就診時向醫生告知近期飲食情況,醫生在檢查同時推薦他到疾控部門檢查,隨后確診感染布病。
我們了解到,從發病到確診用時14天,李先生屬于發現比較及時的患者,但更多患者因為未及時到醫院就診,或未及時向醫生介紹飲食情況,可能會被誤診以至于貽誤病情。
7月初,71歲的市民馬女士出現發熱、多汗、精神萎靡等癥狀,以為是感冒并未在意,但幾天后出現畏寒、發熱等癥狀。考慮到近期只在小區附近活動,且核酸檢測為陰性,馬女士就在家服用退燒藥,沒想到癥狀并未緩解,到醫院也未找到病因。直到7月18日,到另一家醫療機構就診時告知醫生多次買鮮羊奶的經歷,才得以做系統檢查并確診。目前,患者馬女士經針對性治療后,病情已有好轉。
自行煮鮮羊奶存在極大的感染風險
“有市民以為,將現擠的生鮮牛羊奶煮沸,就能起到殺菌效果。實際上,布魯氏菌可以通過直接接觸人體表皮膚黏膜、消化道、唿吸道侵入機體,自行煮沸仍存在殺菌不夠徹底的風險。”朱鑫說,此外,未經過加工的生鮮牛羊奶中還可能藏有多種致病菌,可通過牛羊奶傳染給人類,一般的煮沸操作無法徹底殺菌。
“布病主要在人畜之間傳染,一般不會人傳人,但問題在于,布病的癥狀復雜多樣,可能是發熱乏力,也可能是關節疼痛等,早期難發現,也容易被誤診。”朱鑫說,目前,一些養殖戶布病患者有一定防控意識,在就診時能及時告知養殖及宰殺牛羊情況。但在購買現擠鮮羊奶的人群中,絕大多數對布病認識不夠,在就診時沒有及時告知醫生飲食記錄,導致未能及時發現。
朱鑫提醒,布病并不可怕,只要早發現、早治療,大部分患者可治愈,市民不必恐慌。市民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發熱、乏力、多汗、關節酸疼等癥狀,應及時到傳染病醫院就診。建議市民從正規渠道購買肉、蛋、奶類及其制品,不喝生牛奶、生羊奶,在食用牛、羊肉時做到熟透后再食用。此外,一些市場售賣的未加工的鮮奶,只進行一般的煮沸操作也可能殺菌不徹底,市民要謹慎購買。
此外,也建議基層單位大力開展布病健康教育和宣傳,提升農村養殖戶等重點人群健康素養,提高其布病防治知識知曉率。定時對牛、羊等牲畜進行疫苗接種和檢測工作,在牲畜喂養經營全過程,相關人員(如獸醫、放牧員、飼養員、屠宰工、擠奶工及乳、肉加工人員等)要做好自身監測和自我防護。
科普小知識
布魯氏菌病有哪些臨床癥狀?
發熱:這是最常見癥狀,但發熱的類型不一,變化多樣。典型的熱型為波浪式起伏,但目前少見,現多為低熱,間歇熱、弛張熱、長期低熱等。高燒時患者一般神志清醒,體溫下降時,自覺癥狀增多并加劇。這種高熱與病況相矛盾的現象為布魯氏菌病所特有。
多汗:多汗為本病的突出癥狀之一,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,特別是晚上出汗增多,體溫下降時更為明顯,可導致虛脫。
關節肌肉痛:急、慢性期患者都可發生骨關節與肌肉的疼痛,急性期呈游走性,類似風濕病,主要在較大的關節,疼痛常常十分劇烈。慢性期的疼痛往往局限于某一部位,多為持續性鈍痛或酸痛。
其他癥狀和體征病人可以有乏力、精神不振、皮疹、肝脾淋巴結腫大、睪丸腫大、關節腫大、皮下結節等表現,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。
布魯氏菌病傳播途徑有哪些?
一是經過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,或在飼養、擠奶、剪毛、屠宰以及加工皮、毛、肉等過程中防護不當,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受染;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境及物品而受染;二是經消化道感染,如食用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食品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、內臟(如羊肉串等)而受染;三是經唿吸道感染,布魯氏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,可發生唿吸道感染,這三種途徑在流行區可兩種或三種途徑同時發生。
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制品能患布病嗎?
能。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,故乳汁中含此菌。病畜乳汁排菌時間有的幾個月,有的甚至可長達2年以上,如果人們飲食未經徹底消毒處理的乳汁及其制品,就會被感染。
接觸布病牲畜的肉類能感染嗎?
能。布魯氏菌病牲畜的肉和內臟都有布氏菌存在,而且布氏菌可在生肉中存活4個月,在腌肉和凍肉中可存活15-45天,因此吃涮羊肉時或者食品加工人員在切割、清洗制作過程中如不注意防護,易被感染。
哪些人員易感染布魯氏菌病?
布魯氏菌病疫區生產的羊、豬、牛等動物毛、皮等容易污染布氏菌,布氏菌在一般條件下能在皮毛上存活2—8個月,因而在接羔(助產)、育羔、剪毛的時候極易感染,皮毛收購、銷售及皮毛加工人員容易被感染。
布魯氏菌病的高發季節?
本病可發生于全年各個月份,布魯氏菌病以羊型為主,一般養羊的產羔季節多在春天,羊布魯氏菌病性多發生在1—3月,發病高峰在4—6月。
(來源:洛報融媒·洛陽網等)